杭州踏信冷链物流自有及长期合作车辆有700余台,其中包括箱式车、超长车、冷藏车等各型车辆。可根据客户产品特点及运输要求提供不同车辆,且所有在踏信合作的车辆均与踏信签有严格的合作合同。具体运作参照《运输业务标准操作程序》2001年3月版的“汽车运输的审核程序”、“公路运输回程车发运管理”及“货物运输安全及风险管理”内容,以及运输联盟方案,能充分保障客户所运货物安全准时到达及回单及时、准确、完整。
不仅如此,国内各地冷链设备和企业分布不均的矛盾也尤为突出,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线发达城市,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则冷链资源匮乏,发展相对落后。除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欠缺也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上述因素使得生鲜商品在运输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时的损耗,导致“断链”等问题时有发生。另外,由于自动化设备落地成本较高,且多数冷链物流服务有链条断裂、流通率低的问题,导致全链路的可视化和自动化难以实现。
“在冷链企业竞争层面,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的总营收仅占市场总量的20%,存在‘小而散、缺专人、缺资金’等问题,这也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规模效应有限,尚未出现垄断型企业。”赵小敏进一步指出,未来在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中,势必会频繁出现并购重组等整合行为,企业想要抓住机遇,必须增强其资本能力,以及全面整合运输资源的能力。
加快转型升级
解行业发展难题
总体来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仍需克服不少障碍。因此,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这既是行业发展的内驱动力,也是普通民众消费水平升级的迫切需求。
首先,完善冷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率,减少断链和损耗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石,也是冷链物流企业走出高投入期,逐步实现盈利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缺乏的并非是需求、供给、资源,而是结构合理而均衡的冷链基础设施。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体系,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其次,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多家冷链物流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冷链物流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各环节缺少统一标准,而且强制性标准较少,衔接不紧密,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温度控制、制冷、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有效监管。虽然近期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标准,但在落地执行上却遇到了阻碍,进而导致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还需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标准以及配套细则,实现全流程有序衔接。
除了加强对运输产品的质量监控,推进资源整合,行业改革还亟需加快智能化与无人化的转型步伐。为此,冷链物流行业应积极抓住当前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打通相关行业的大数据壁垒,打造多网融合的冷链物流智能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孔震认为:“想要适应日趋多元化的市场,需要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服务,而在服务的背后是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他进一步指出,加快冷链设备的研发,降低冷链物流成本,需要的技术人才。但整体来看,业内缺少对型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培养适合现代物流经营需要的人才、提高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是当前至关重要的工作。另外,在冷链物流增量市场的竞争中,企业势必会不断扩大业务规模,但冷链行业是一个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行业,需要企业做好成本管控和精细化运营,这是企业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理念推广依然薄弱,想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加强冷链技术和理念知识的普及,让消费者真正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赵小敏后说道。
十年间在相关、行业协会和一批批冷链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截止到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超过8万亿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4586亿元,物流市场主体数量超过3.6万、星级物流企业突破100家、冷链物流总量达3.02亿吨、冷藏车保有量34.14万辆、冷库容量1.96亿立方米。发展冷链物流,是打造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能够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一、 冷链物流初露锋芒,社会关注持续走高
2019年7月关于“城乡冷链补短板”的决议将冷链物流发展上升到中央层面大力支持的高度,大大加快了国内冷链物流的发展。回望2012年,国内冷链物流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点专项政策平均每年2份左右,主要发文单位涉及国务院、发改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其关注的核心主要集中于重点环节的建设。十年间,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诸多重要文件及会议多次提及冷链物流行业发展。2021年底,冷链物流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绘就,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紧密围绕冷链物流体系、产地冷链物流、冷链运输、销地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创新、冷链物流支撑及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冷链物流的全流程、全环节、全场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同时针对冷链物流“先一公里”和“后一公里”等行业难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指导方案。《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2年前三季度,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文件突破38项,聚焦冷链绿色环保、扶持性政策制定、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产地端冷链体系发展、严把疫情防控关及区域冷链物流建设等六大核心方向。同年10月,第二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发布,加速国家骨干冷链网络建设。十年间,在领导下,在无数冷链人的不懈努力下,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串联下,冷链物流逐步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让各个领域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意义。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冷链物流更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二、 标准体系积水成渊,强制、时代已来
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十年间,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蓬勃开展。从十多年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到2022年的,从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框架到填补冷链空白,每一名冷链人始终牢记“让冷链食品流通更安全”的使命,并为此不断努力、不断付出、不断践行。这十年来,《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国家标准,《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等团体标准纷纷落地。我国冷链物流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 31605-2020)的出台,不仅弥补了我国冷链物流领域内强制性标准的空白,也标志着冷链物流的标准化监管实施进入到了全新阶段。另外,冷链物流化水平不断提升,从参与ISO《间接温控冷藏配送服务:具有中间转移的冷藏包裹陆上运输》的制定,再到ISO/TC315冷链物流技术委员会的建立,我国冷链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上展现中国冷链物流领域内的技术能力和标准化水平。据统计,近十年冷链物流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突破109项。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 冷链市场日新月著,总体规模再创新高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展望2035年,要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年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冷链产业总体呈现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规模进一步增加,设施建设更趋理性,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2021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3.02亿吨,约占全国农产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十年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增幅超过了300%,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突破8万亿。十年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增长量超过5万亿。巨大的体量增幅下,是每一名冷链人的坚持与坚守。冷链食品市场跨越式的增长,对于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保障基础民生的关键环节,在守护万千百姓生命线的前提下,还需适应社会及时代发展的要求。“降本增效”“提质保量”“绿色环保”都是时代背景下,对于冷链物流发展所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四、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车、库布局结构趋于合理